编者按
“一带一路”战略是新时期国家实施对外开放合作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沿线各国以及国内相关省区也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如何准确把握“一带一路”的内涵,“一带一路”战略带给我们的机遇在哪里,四川该如何借势融入“一带一路”,本期时势专论进行讨论。
嘉宾:
陈江生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世界经济研究室主任杨文武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博导李仲秋香港大学金融学博士
主持人:
本报评论员王付永
“一带一路”机遇意味着什么?
主持人:“一带一路”是新形势下中国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布局,必将加快推进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对世界经济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也将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创造难得的历史机遇。请问这些机遇主要体现在哪里?
杨文武:“一带一路”建设,强调要打通沿线国家多元文明相融的陆海通道,消除民心相通的各种障碍,构建政治互信、经济共赢、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已经得到了国际金融机构和各个国家的广泛认同。因此,“一带一路”战略是一个包容的、发展的、共赢的战略。中国的发展一定要使周边的国家受益,这是我们“一带一路”建设最根本的精随所在,秉承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五通建设理念,是企业长久持续走出去的前提,也是最大的机遇所在。
李仲秋:如今的“一带一路”,是包含了海陆空天网,以及心理世界、价值观上的“丝绸之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浩大的系统工程的核心是经济,而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势必要迅速融合到这一战略框架及其所衍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之中,从而对该战略实施给予全方位的支持。最重要的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基础设施、装备制造等产能过剩行业重组和优化,刺激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加快发展,势必引发大量金融需求,从而在给金融机构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带一路”本身不是一种福利
主持人:“一带一路”战略对沿线国家和地区有着地理上的发展优势,但是不是距离“一带一路”远点的地方就缺少发展机会,对此应该怎么看?
陈江生:“一带一路”是一个国家战略,“一带一路”沿线上的省份和地区也只有主动融入到国家战略上,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效益的最大化。“一带一路”不是一般性战略规划,而是依附有许多具体的项目,所以,沿线地区要精准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和“十三五”项目库,建立完善引进来、走出去方面的重点项目清单,加强与国家部委的沟通,建立强有力的推进机制抓好落实。
杨文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着地理上的天然优势。例如,在互联互通建设中,陆上将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和海上运输大通道,沿线国家肯定有着地缘上的优势,但“一带一路”倡议远远超出了其地理概念。首先,从古丝绸之路到丝绸之路经济带,再到“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它已经从一个地理概念、历史概念、文化概念、经济概念上升到了一个有形与无形相结合的、共赢性发展的概念。也就是说凡是能跟“一带一路”建设有关联的都可以从中受益;其次,“一带一路”战略本身也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共赢发展的旗帜,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第三,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一带一路”不再是一个普通的地理概念,而是一个由沿线数十亿消费者、零售商、制造商、服务提供商和投资者组成的、正在持续生长与“进化”的网络经济体。
因此,我认为“一带一路”本身并不是一种福利。不管有没有涵盖你这个省份或者国家(地区),需要你能领会精神实质,主动融入、积极介入,充分发挥你的比较优势,和沿线国家(地区)之间产生产业互补和错位发展的机会,才是更有意义的。对于任何一个“一带一路”建设的参与者来讲,地理距离上的远近并没有多大的关系,只要你借势参与均会从中受益。
四川如何借势融入“一带一路”
主持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都是新兴发展中国家,处在工业化的早期或者中期,这个背景下,与四川产业发展的对接点在哪里,对接中又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杨文武:要找准四川产业发展的对接点,先要认识到四川产业发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比较,我们到底有哪些比较优势?首先,从工业发展阶段来看,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总体上处在工业化早期或中期相比,四川当前工业化进程已处于中期阶段。由此可见,四川工业发展阶段略先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工业发展阶段。特别是四川目前已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工业生产基地, 形成了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饮料食品、油气化工、钒钛钢铁及稀土、能源电力、汽车制造等7大优势产业为主导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因而四川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找到对接点;其次,近年来随着四川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逐步由低层次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以机械、电子信息为主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由小企业、小项目向大企业、大项目转变;另外,四川服务业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住宿和以川菜为特色的餐饮业等。这些产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比,仍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陈江生:“一带一路”战略是双向的,应该既是“走出去”战略的升级版,也是“引进来”战略的升级版。虽然通过大规模建设可以消化钢铁、水泥等部分过剩产能,但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消化过剩产能上。我们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消化掉部分过剩产能,还要卖产品、卖技术,搞合作,打造一个让大家共同受益和相互接受的开放经济生态系统。作为“走出去”战略的升级版,要着力提升对外贸易投资层次和水平。比如四川的装备制造业,很多项目其技术水平不仅在国内领先,在国际上也是领先的,如何推动四川的一些优势产业如机械电子、发电设备、节能环保、轨道交通等产业走出去,这些都是“走出去”战略升级版需要重点考虑的。
另外,“引进来”战略的升级版,则要大力引进国际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积极开展国际区域合作,精心组织好重大国际性展会、投资促进和开放活动,引进一批高端产业项目。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加快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既是四川服务国家战略的职责所在,也是自身发展、转型升级的强力支撑和重大机遇。
主持人:近日,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与印尼某公司在成都签署金额达10亿美元的总承包合同,由成达公司总承包并负责融资,这是我省启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251三年行动计划”以来首个重大签约项目。10亿美元的合同价值不菲,无疑让人兴奋,从金融的角度怎么看?
李仲秋:不论是外贸还是投资,都需要完善的金融体系作为支撑。在“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下,对外直接投资将出现爆发式增长,其缺口需要依靠国内资金解决,银行、信托、金融租赁等开发性金融行业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会。此外,与沿线国家在能源金融、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需求也在增加。四川做好这方面供给和需求的对接,不断完善和创新金融服务体系,将对成都打造成为西部金融中心是一个极大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