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重庆 -> 正文

借“一带一路”重庆哪些方面改变了?

时间: 2018-02-05 21:05:12 来源: 中国网

  

 

  一座城市的变化

  有些部分不知不觉

  有些看一眼就知道波澜壮阔。

  比如,在2016年6月,许多人对重庆成立咖啡交易中心的新闻并无太大感觉。

  但等到正事儿君说出重庆不产咖啡,却拥有联通欧亚的国际物流大通道,以及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接点的区位优势,可实现咖啡东南亚产地和欧美市场的无缝对接的时候,人们似乎突然听到了重庆即将起飞的“引擎轰鸣”声。

  再比如今天要聊的话题:“一带一路”倡议是足以改变世界贸易格局的大手笔,也是足以改变重庆的大机遇。

  而且,许多改变,已经发生了。

  一举扭转重庆自古以来的“先天劣势 ”

  

 

  打开中国地图,深居内陆腹地的重庆,既不沿海也不沿边,距出海口和边境线均2000多公里。曾经,重庆的产品出口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向东、向南经沿海城市再“漂洋出海”,路途遥远,耗时长久;要么通过空运,但成本极高。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渝新欧”国际物流大通道就此诞生。

  首开中欧班列先河的“渝新欧”,将重庆与沿途的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波兰和德国等国家紧密相连。重庆和周边省区的货物可借此直达欧洲,欧洲的货物也沿该通道直接进入中国西部市场,运输成本仅为空运的五分之一,时间只有海运的三分之一。

  如果说“渝新欧”一举打破了重庆向西开放的“先天劣势”,那么以“渝新欧”为基础正在编织的开放网络,则将重庆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接点的区位优势发挥到最大化。而这,将彻底改变重庆在中国内陆开放甚至国际贸易格局中的地位。

  在正事儿君看来,重庆的区位优势从未如当下这样明显过。

  

 

  一句话概括重庆为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正在编织的这张网:即依托“渝新欧”实现联通欧洲与亚洲的铁、空、公、水多式联运。

  “长高”,即通过“铁空联运”形成以重庆为圆心的“四小时航空经济圈”。欧洲的货物可通过“渝新欧”运到重庆,再空运中转到新加坡、香港、首尔、东京等距重庆四小时航空半径的亚洲城市。运输成本将大幅降低,在亚欧之间开辟了一条性价比更高的全新运输方式。

  “变长”,首先是通过“铁公联运”向南延伸。去年4月,重庆到东盟的公路物流大通道的东线通道正式打通,货物从重庆出发,经广西凭祥口岸抵达越南河内,全程仅需40小时,运输时间比海运缩短20多天,成本仅为空运的五分之一。

  未来,重庆还将打造两条“下南洋”的公路快捷通道:中线通道(重庆-云南磨憨-新加坡)和西线通道(重庆-云南瑞丽-缅甸仰光)。预计到2020年,重庆东盟公路班车货值有望达到每年200亿元的规模。

  与此同时,“渝新欧”还通过“铁水联运”向东延伸。重庆已建成我国内河最大港口果园港,将形成每年200万标箱、100万辆商品车滚装、600万吨件杂散货的吞吐集散能力。果园港进港铁路专用线已开通,“渝新欧”与长江黄金水道实现无缝对接,也实现了“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交汇。

  如今,依托畅通的国际物流大通道,重庆已拥有水、陆、空三个国家级枢纽,三个一类口岸和三个保税区,摆脱了先天区位劣势。“三个三合一”的开放平台体系在中西部保持领先。

  这标志着重庆联通欧亚的‘Y’字形大通道已经形成,重庆已崛起为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交通枢纽。

  “中新项目+自贸区” 成开放“新引擎”

  

 

  如果说,重庆打造联通世界的“Y”字形大通道,奠定了重庆开放发展的基础。那么,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和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运行,则是开启了重庆开放发展的“新引擎”。

  正事儿君一直认为,开放的关键是政策创新和支持。具体到中新重庆项目,国家部委专门出台的创新举措或支持意见已达47条,内陆地区联通世界的资金、物流、信息“梗阻”正在打通。

  要知道,这些创新政策在中西部领先,有的甚至是全国唯一。如重庆开展股权投资基金人民币对外投资业务、企业赴新加坡发债、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创新改革试点。重庆机场向新加坡开放“第五航权”,双方合作建设海底高速通信光缆等。

  目前,中新重庆项目实现物流和融资成本“双降”的目标正在成为现实:

  一是物流成本方面,国际多式联运体系已初现雏形,货单、载具等制度规则已开始统一,开始实现多式联运“硬件上的无缝连接,软件上的规则统一”;二是融资成本方面,双方多样化的跨境投融资渠道已逐步建成。企业在新加坡发债或贷款已达32.2亿美元,已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1.52亿元。

  

 

  重庆的开放“引擎”还在不断加码。

  4月1日正式挂牌运营的重庆自贸试验区,将创造更大的制度创新空间,进一步激发重庆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接点的作用。

  目前的世界贸易格局中,海路贸易的规则相对完善,以“渝新欧”为代表的陆上国际贸易规则仍有待完善。这就是重庆的机会。重庆自贸试验区创造出更大的制度创新空间,正是构建陆上贸易规则的绝佳契机。

  最关键的是,重庆自贸区与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的区域范围大部分重合。后者前期的探索,如多式联运规则、跨境投融资政策等将直接成为自贸区的组成部分。其暂未实现的创新探索,则将依托自贸区得以实现。

  汇聚全球要素资源的国家战略支点

  

 

  重庆的改变,正在给这座城市带来许多实实在在的影响。

  比如,以前内陆地区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处于末端,像重庆只能等“发达国家-中国沿海地区-内陆地区”的梯度转移。但现在,重庆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不断吸引着高端制造业、跨境电商等先进产业陆续落户重庆。

  例如,2016年4月,全球领先的印刷电路板制造商奥地利奥特斯重庆工厂投产,重庆成为中国第一个半导体封装载板生产基地。2015年下半年,国际知名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德国博泽也落户重庆,生产的汽车玻璃升降器、汽车座椅系统等产品,均通过“渝新欧”运往欧洲。

  作为重庆经济支柱之一的电子信息产业,正逐步向“芯、屏、器、核”多终端体系快速延伸。3年前,重庆手机产量几乎为零,如今以南岸区为代表的手机制造基地快速发展。2016年,重庆手机产量已达2.87亿台,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5%,绝大部分通过“渝新欧”和长江黄金水道运往全球各地。

  这也促使重庆不再只靠加工贸易赚取“辛苦钱”,而正在从加工贸易向服务贸易和总部贸易转型。例如,作为国内唯一具有跨境电商四种模式全业务试点的城市,重庆依托大通道、大平台,跨境电商交易额已从3年前的6000万元增长至2016年的140亿元,“买卖全球”的格局已初步形成。

  更为重要的是,重庆的辐射带动能力持续提升,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接点、西部大开发战略支点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当然,许多改变才刚刚开始,或者即将开始,正事儿君会合大家一起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