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陕西 -> 正文

陕西经济建设内外兼修 主动融入“一带一路”

时间: 2018-01-23 16:24:21 来源: 人民网

  原标题:主动融入“一带一路” 我省经济建设内外兼修

  7月9日8时,随着D2651次列车缓缓驶出西安北站开往兰州市,标志着宝兰高铁开通运营。从西安向西,经天水等,全长401公里直达兰州。这意味着中午在西安吃泡馍,晚上可在兰州吃牛肉拉面。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到新疆乌鲁木齐的“驼铃古道”,如今被“丝路高铁”取代。

  石榴花飘红的6月,“2017丝博会暨西洽会”在西安召开,会议期间,陕西省代表团共签订利用外资项目合同总投资额57.18亿美元;签订国内联合项目合同总投资额13612.36亿元。陕西自贸区、“大西安”建设等多重利好政策叠加,对境内外客商吸引力明显增强,国内联合项目合同总投资额突破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3年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极大地拓展陕西经济发展的深度与广度,为推动深化改革、转型升级、扩大开放、创新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将陕西带入新的发展时期。

  “陆空”综合交通枢纽形成大通道

  今年4月,我省出台“一带一路”建设2017年行动计划,提出陕西将建设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不断加快立体交通网络和“米字型”高铁网。随着西安至兰州的宝兰高铁正式运行,原本单程耗时由8小时缩短至3小时左右。以“大西安”为中心的西北地区高铁与全国高铁网正式实现互联互通。至此,我国横贯东西的高铁大通道徐州至乌鲁木齐段全线拉通。

  资料显示,伴随着陕西沿黄河修建、全长828公里的“沿黄公路”8月通车,这条路串联4市12县72个乡镇1220个村,惠及沿线地区群众超过200万人。由此,陕西高速公路新增里程620公里。

  目前,陕西国际客运航线达到46条,陕西首家本土航空公司——长安航空正式起航,联接全国的铁路、高铁、高速公路及航空交通网络日趋完善。

  从2013年起开行的“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实现常态化,开行车数成功突破10000车,成为加快陕西向西开放,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国际铁路贸易通道。截至今年5月,“长安号”累计运送货物总重达51.3万吨,货物品类涵盖工业原材料、机械设备、工业零配件、建材、食品、轻工产品等共计206个品种。

  自贸区促进国际商贸物流畅行

  省十三次党代会强调,我省要依托承东启西、联南贯北的区位优势,打造陆路、空中、信息、管道立体丝绸之路,建设辐射周边、服务全国、联通“一带一路”的交通商贸中心。

  今年4月正式挂牌的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将发挥带动西部大开发的作用,大幅提升陕西的对外开放水平。据悉,陕西自贸区将深化投资领域改革、推动外贸转型发展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同时,突出“一带一路”国际内陆中转枢纽港、商贸物流集散中心和国际交流合作新平台特色。

  陕西是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天然的交通枢纽,将进一步完善国际内陆港、国际空港、物流集散中心等设施,加强与沿海、沿边口岸一体化大通关合作。西安海关负责人表示:从“丝路通关一体化”到“全国通关一体化”,陕西不断推动物流提质增效,努力为国际商贸流通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实现“买全球、卖全球”的局面。

  随着国家、国际代码正式启用,“西安港”成为国际贸易运输中的“目的港”和“首发港”。中欧、中亚班列实现双向开行、常态化运营,进口肉类、进境粮食指定口岸获批,陕西电子口岸综合服务平台上线,获批实施72小时过境免签。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成效显著,西安港进出口平均通关时间减少50%,物流成本降低20-30%。

  自贸区建设的政策叠加也让大型物流企业立足陕西,布局西北地区及中亚丝路沿线。海航现代物流基地落户三秦,京东物流、中通物流中心和圆通等物流行业巨头布局陕西,打造中国的“孟菲斯”。

  为了满足未来发展需要,西安铁路局也出台了以新筑车站为中心的西安新筑铁路综合物流中心建设规划,准备全力打造现代化的新筑铁路综合物流园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最大的铁路物流中心。

  打造陆路、空中与信息立体丝绸之路,让网上丝路持续延伸,西安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开通,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工作顺利进行。2016年陕西电子商务发展最新成绩显示:交易额2725亿元,网络零售额339亿元。仅2016年11月11日,陕西各主要电商平台的购买额累计超过31亿元,比2015年同日增长47.6%。

  陕西成丝路人文旅游首选

  自从首列“长安号”丝绸之路旅游专列载着600多名游客从西安出发,随着“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联合申遗成功,西安新增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唐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5处世界文化遗产,“汉风古韵”的丝绸之路历史文化旅游区正在向世界散发着独特的吸引力。

  以道路联通为基础,民心相通日益频繁。陕西省“一带一路”建设2017年行动计划中,亦强调强化培训教育合作。三年来,西安高校已成为中亚国家来华留学生的首要选择,目前已有1200多名学生在此就读和培训。由西安交通大学发起成立的“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得到丝绸之路沿线大学的积极响应,目前共有五大洲30个国家和地区的124所大学加入该联盟,并在校际交流、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智库建设等方面与联盟内高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

  除人文交流之外,陕西发挥自身的科教优势,着力构建科技教育中心。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加强在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等领域国际交流合作。通过建立双边、多边国际合作机制,深化国际培训教育合作,加快建设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丝路经济带教育文化研究交流中心和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发挥丝绸之路大学联盟作用,为联合培养创新人才探索路径,积极争取上合组织大学落户陕西。

  陕西大型企业布局海外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陕西省将建成30个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合作产业园。与此同时,陕煤化、陕有色、陕汽、法士特等大型国企与沿线国家多领域合作不断深入。

  陕西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建立国际产能协同机制,吉尔吉斯斯坦中大石油炼化工业园等3个境外园区建设已经启动,陕西有色集团印尼200万吨氧化铝等5个境外投资项目有序推进,中铁二十局巴基斯坦高速公路等4个对外承包工程开工建设,陕西煤化、陕重汽、法士特等大型国企国际化战略稳步推进。300多家对外投资合作业务经营主体业务覆盖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涉及30多个行业领域,累计实现境外投资30多亿美元。

  2016年陕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达231亿元,占全省12%。国际合作园区建设持续推进,中俄、中哈、中吉、中韩等国际合作园区相继开工建设,西安半导体国际合作产业园、美国内布拉斯加(杨凌)科技园建设在加速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