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现代交流 -> 正文

江德斌:“校服提案”关系到孩子“审美力”的培养

时间: 2019-03-11 10:22:14 来源: 每日电讯

    两会期间,民革中央就向全国政协提交了一份集体提案——《关于推动优质供给,杜绝劣质校服的提案》。目前各省份对校服管理的方式不同、效果迥异,有地区仍出现“劣质校服”、“丑校服”,建议在改进校服美感帮助中小学生增强文化自信的同时,应重点破除限价及“地方保护”,让更多学生和家长拥有选择“优质优价”校服的权利!(3月9日澎湃网)

    在网友最关心的两会建议、提案里,“校服提案”排在前列,引起非常强烈的社会反响,很多网友跟帖评议,说明“校服提案”命中要害,指出了当下校服普遍存在的问题,令社会大众产生共鸣感。如今,很多地方校服的审美水平停留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依然是以运动服为主,被学生、家长称之为“丑校服”“面口袋”,毫无美感可言,严重影响到学生审美力的培养,极大滞后于社会发展。

    文史学者刘梦溪先生曾表示,“现在中小学的校服,都是质量很差的运动装,北京的孩子现在长得都很胖,父母给孩子挑大号校服,中午他们都在大街上提着裤子走,没人管。”这实际上是普遍现象,全国各地基本如此,肥大、宽松、不合体的校服,遮蔽了学生的美丽青春体型,乃是对人性的压抑。而用千篇一律、颜色混乱的运动服充数校服,考虑的是简单实用,放弃了对美的追求,间接扼杀了学生的活力、创造力,影响到学生的心智成长。

    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也要培育孩子的健康心理、强健体魄、审美能力等,让孩子对自然、社会掌握正确的认识方法,更好地理解自然和社会,拥有健康美好的生活品质。木心先生说:“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救不了。”现在学校过度强调掌握书本知识,将大量时间花在训练孩子刷题、考试之上,却忽视了对品行、艺术、审美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教育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产品”犹如一个模子,缺乏个性化、独立性。

    或许有人觉得校服是小事,不影响社会发展。校服只是我国教育领域缺乏审美力的缩影,学生天天穿着“丑校服”,对审美力的培养有着致命伤,长大成人后,亦会将这种劣质的审美力带入社会,融入到工作与生活之中。不妨将目光转移到社会上,各地城市街头大量的丑陋建筑,市场上充斥着粗制滥造的商品,公共设施各种反人性的设计等,都是审美力缺乏的结果,导致每个人都成为受害者,只是很多人不知其害罢了。

    著名画家吴冠中说:“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审美力的培养关键就在学生阶段,一旦过了这个时期,就会融入骨子里,很难再提升。目前学校普遍在这方面做得很差,仅从校服就能看出学校领导的审美水平,远远滞后于时代发展。

    其实,现在孩子的审美力在持续提升,主要是越来越多家长的审美意识觉醒,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培养孩子的艺术能力、审美情趣,替代了学校的作用。而等到这一批批的孩子长大后,会对现在社会流行的各种丑陋建筑、商品等提出质疑,要求更美的设计,满足他们的生活美学需求。可见,学校需要加油了,不妨先从改变“丑校服”做起,让孩子穿着美观大方的校服上学,尽情展示美丽青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