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锋
本报记者 周智宇 北京报道
“招商局做‘一带一路’的布局实际上是商业行为,是感觉从商业上来讲必须去海外了。”12月7日,在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创新论坛上,招商局集团海外业务部副部长、吉布提国际工业园区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国锋表示,这种商业行为与“一带一路”倡议不谋而合。
并且其布局在2013年(该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开始加速。李国锋透露,目前招商局已在海外布局了43个国家,设置了184家实体机构。
李国锋表示,招商局希望在“一带一路”沿线输出“蛇口模式”,将“前港中区后城”在全球范围内复制,通过强化某些欠发展地区或国家的软件、硬件设施,提升投资环境和吸引力,将发生在深圳蛇口的奇迹带到海外。
“一带一路”沿线可承接产业转移
李国锋表示,过去30年里,全球产业转移带给中国发展的机会,中国发展了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而沿海地区和东南地区的开放也带动了整个中国的经济。而从2006年左右开始,珠三角的大批纺织、服装、玩具等制造业企业开始向海外转移,李国锋指出,也是从那时起,招商局意识到新一轮产业转移将会发生,这就有三个主要的产业转移地区:东南亚、南亚地区以及非洲地区。
这三个地区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都是人口大国,李国锋认为,东南亚具备人口红利,南亚国家也具备承接中国沿海地区转出的劳动岗位的潜力,非洲有着11亿人口,并且年轻化、劳动力非常便宜。这和30年前的中国相似,李国锋举例道,目前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劳动力价格基本是中国的三分之一,埃塞俄比亚雇一个工人每月50美金,相当于中国的十分之一。再加上低廉的原材料、能源成本,以及欧盟和美国等给予非洲等地区国家的关税优惠,这使得在东南亚、南亚以及非洲等国家直接生产的成本会比在中国的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环渤海地区低很多,优势明显。
不过,李国锋指出,政府效率较低、配套服务差,金融服务、法律服务、物流服务缺乏以及物流成本高昂等问题,让企业要在这些地区布局并不容易。
但这就同30年前欧美国家看待中国一样,在李国锋看来,首先创造一个特区或者开放区,使其具备吸引投资的环境,然后解决当地的基础设施问题、金融服务以及人才等软环境的问题,才能让这些国家承接中国的产业转移、产能合作。
“蛇口模式”出海
对于招商局而言,目前出海的模式主要是“蛇口模式”,也就是“前港中区后城”。蛇口从30年前的一个3000人的小渔村变成如今规划就业人口88万人,人均GDP超过6万美元获益于这个模式。
李国锋指出,这种模式具备可复制性,首先是港口建设。招商局在港口方面世界第三,已经在19个国家建设了50个港口,像吉布提的港口就规划建成东非地区最大、最现代化的港口。
港口建成后,再在后方建设产业园区。李国锋表示,目前招商银行(29.470, -0.63, -2.09%)局已经参与建设了中白工业园区,有吉布提的自由贸易区,“未来我们还要开发一系列的、一批的产业园区,例如坦桑尼亚、多哥、斯里兰卡等其他区域。”
李国锋表示,吉布提地处埃塞俄比亚出海口,物流业务需求强势,而这样的地理位置也赋予了将其变成东非地区的贸易集散中心的潜力,让非洲人可以在非洲就买到自己需要的产品。其次,也能够发展加工业,这对于吉布提的经济发展能够起到促进的作用。
而在港口和产业园区建设完后,将进行城市化改造,李国锋指出,这就在吉布提完整复制了一个“蛇口模式”。